南京师范大学19届应用心理专硕已上岸 经验分享贴

时间:2020-03-28 12:02 来源:研导师 文加考研

      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南师应用心理19届考生,本科为二本学校心理专业,初试总分383,专业课、英语、政治成绩各为233,81,69,目前已被成功录取。经过又一年心理上的颠沛流离,如今终于可以放下心好好整理一下一年以来的感悟。同时希望能对看到这篇贴子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首先考研是一个长期的准备过程,每个人的基础不同,所需的准备时间也不同。这里的基础主要是指是跨考生还是本专业,客观而言,跨考生难度偏大一些,本专业考生要看本科院校如何以及在校期间学习是否认真,但考研相对来说是一个公平的平台,无论你是属于上述的哪一种考生,只要肯认真努力,一切都不成问题。基础好与坏,一般来说至少需要半年,至多需要一年的时间。时间过短准备不够充分,过长容易导致后期的倦怠心理。

       而整个考研过程,我分为时间、学科、以及整个过程的心态三个方面来与学弟学妹们分享。当然所有我所提及的都是一般情况,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调整。就时间而言,可以把考研过程分为基础阶段,强化阶段以及冲刺阶段。                               3-6月是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把专业课参考书通读几遍,目的是对每一本书所讲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因为此时的记忆任务不重,所以我们最好借此机会对课本详细阅读,包括课本上的例子以及其他重要的时间,例如普心上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重要事件。这些细小琐碎的知识点还是很容易出选择题的,而且分辨率比较高。如果时间富裕的同学,可以尝试自己总结框架,采用章—节—知识点  框架就足够了,切记不要过于细化,如果过分细化只会得不偿失。要记得这个阶段的任务不是要求你记得多少多少东西,把书读几遍之后,能想的起来哪个知识点属于哪本教材就可以了,如果能达到对章节框架记忆也比较清楚的程度应该算是效果比较好了。反正尽力而为吧,毕竟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  总得学习时间的话,每天起码也要保证八个小时。贴一张当时课本上做的笔记。


       7-8月两个月是强化阶段,这段时间如果能待在学校就尽量待在学校,一般来说在家效率不会太高,哪怕你再有自制力,我属于自制力还是挺强的,但是在家还是会让我变成温水里的青蛙,整个心理上比较疲软。这两个月又是比较关键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跟别人拉开差距。所以务必保持认真努力。   专业课的话这会可以开始背诵了,或者说有意识的去记一些东西,因为我背东西比较慢,怕后期压力太大,所以我背的比较早。刚刚开始背诵,你会发现费那么大劲背过的内容再回过头来看的时候还是什么都不记得了,这时候心态一定要稳住哈,因为你得知道一般来说背过两三遍之后你还是会经历这种挫败感..(。•ˇ‸ˇ•。)…哈哈,抱歉抱歉,我的本意不是想这么丧的。但是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不只是你,如果你能做的比这好,那么值得高兴,可能会更有信心去复习,如果被我不幸言中,那么得记得这是正常的,继续保持努力就好。强化阶段复习时间要更长一些,我一般是上午八点到晚上九点十点左右,总共十三四个小时。

这是某一天结束自习之后回宿舍的时候偷拍舍友的一张照片,二战要比第一次考难很多,麻烦很多,当时我们每天需要比别人早起半个小时才能跟别人同一时间到达自习室,每天晚上又要蹬十几分钟的自行车才能躺到心心念念的床铺上。从自习室到宿舍,有那么一段路是没有路灯的,就格外的吓人,好在我跟舍友一直这么相互作伴,互相鼓励,一直这么坚持着。

                     9-12月的冲刺阶段,就需要我们集中背诵了,对课本一遍一遍的重复。一般来说每天复习时间起码要十三四个小时,当时我跟舍友是每天十点回宿舍之后还要再看一会书,尝试一下你自己的极限在哪里吧,以不要降低第二天的效率为前提。另外这时候专业课,英语,政治三科都进入冲刺背诵时期,所以要安排好每一科的复习时间。这个咱们到学科部分再详细讲。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由于政治,专业课到正式考试都是需要极大的书写量,所以,在考试前一段时间,最好自己去提前用真题训练一下自己的书写,争取提高书写速度和书写质量。

总得时间安排上,
1.基础阶段:专业课+英语(英语每天2-3小时即可)
2.强化阶段:专业课+英语+政治(2小时英语+2小时政治+7小时左右专业课)
3.冲刺阶段(2小时英语+2-3小时政治+7-8小时专业课,根据自己弱科自由分配时间)


就学科而言,专业课方面关于各个阶段该怎样准备前面我已经说的差不多了,下面大体说一下各本参考书的比重。首先,普心、发展、社会三科是南师的老重点,但是最近几年实验、测量分值明显增大,以19年为例

可以看得出,普心依然是老大哥,复习时自然是重中之重,但是普心的第二章与第十四章是非重点,第二章属于难理解但只会出小题系列(脑功能学说除外),第十四章全程发展可以归入发展,在发展会讲的更详细,剩下的章节,第一章、第八章属于次重点,掌握一些基本常识以及可能出简答的几个问题即可。剩下的第三、四章感知觉,第五章意识,第六章记忆、思维,第九、十章动机、情绪,第十一、十二章能力、人格都属于重点内容。以上我合并起来讲的是可以联系起来记忆的,放在一块对比记忆效果更好。

发展的重点基本都在前几章,当然后面也有需要背诵的比较重要的理论,但前面比重更大。同时发展心理学可以跟刘国雄老师的儿童发展一起来看,两本书大框架不同,可以理解为一个讲横向各个年龄段特点,一个讲纵向各种认知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横纵交叉,总体来说结构还是蛮完整的。此外,两本书在细节上也必然有所不同,比如理论,刘老师的理论讲的更详细。总之,通过两本书对比来学习效果更好,个人感觉。
社会的话,从之前金盛华老师的教材换成侯玉波老师的,内容更简化,很多东西上表达也更简练。复习这本书的时候要注意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以前曾出过的与社心有关的大题都是出题很灵活,通常与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所以这个方面得注意。至于重点,我感觉有点琐碎,就不在这里讲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联系我详细咨询。

近几年实验比重增加,主要体现在最后一题的实验设计上,建议同学们闲来无事可以看几篇文献捋一捋心理学做实验的逻辑。邓铸老师的这本书,内容比较简单易懂,但是初接触可能感觉比较散,实际上整本书在第二次改版之后,是有逻辑线的,比如先讲发展史,再讲单因素实验,多因素实验,准实验研究,之后就是各种实验范式了(这是一个整体)感知觉、记忆、注意等等等等。

测量呢,我在备考过程中是以戴海琦老师的书为基础,以郑日昌老师的书做补充,重要的理论知识前一本书都有,郑老师则以详细的量表介绍为特点,两本书结合看,既可以补充量表知识,同时也降低记忆负荷量。

人格心理学,厚度看起来有点吓人,实际上它的字体排版很宽松,内容不是很多,要比普心好背,难点在于各种人格理论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相似,需要区别着记忆,不然容易记混。人格研究大部分是研究的整合,重点比较散,属于次重点复习书籍。

英语的话,考试题型包括:完型,阅读,新题型,翻译,小作文,大作文。单词上是不能偷懒的,到考试之前,坚持每天背,另外到后期开始做题之后把阅读中不认识的单词单独整理下来。七八月份可以开始刷真题,像专硕考英语二,可以先刷英语一的真题(因为英语一真题较多,而且难度较大),然后再刷英语二的题时会发现容易很多。有这么一句话,得阅读者得天下,所以重点练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到了十一、十二月份,需要重点背作文,基础好的同学可以自己从各种文章总结好的表达,基础稍差点的同学可以考前总结一下作文模板。

也有很多英语基础不好的学弟学妹,觉得到现在为止,英语的复习还是毫无头绪,其实英语的复习很简单。单词+真题+作文 就可以了。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背单词,接触长难句和语法。一定要选好适合自己的参考书,觉得看起来舒服,背单词没那么吃力的那种就可以了。我当初的单词书可以说是枯燥到不行,就是把一堆单词扔给你。好在它把单词分成30天,可以一天一天的来背,这对于我这种循规蹈矩的性格可以说是很契合了。总之,准备好书籍之后,我们需要做的是戒骄戒躁,一点一点地把考研词汇全部啃下来,觉得这个过程太枯燥,可以每天跟公众号写长难句来调节一下。毕竟背的任务太重,这时候写的任务就相对比较轻松。有视频的同学可以跟视频开学,这样就比较轻松,但是要注意视频是很浪费时间的,自己把握好时间,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在视频上,它只是个调剂。至于真题和作文的准备时间上面我已经提及,就不再重复了。
政治是一门高回报学科,稍晚点开始就可以,七八月份我们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刷真题,这样记忆比较深刻。我当初是看一章的内容,刷一章的题,根据个人记忆能力和时间来安排吧。在刷题之后,到十一月十二月是集中背诵的时候,前期政治可以不用占用太多时间,后期需要拿出大量的时间来背诵,那些每个学校的初试前几名,必定不会在政治英语这些公共课上被拉分,所以集中火力复习专业课的同时,一定尽你所能把公共课也就是政治英语复习好。

这两年里,我一直以为第二年会是比较稳得,不会出什么波折,可事实证明,不管你是第几次准备,心理上的压力是必须要经历的,它或早或晚总会到来。所以二战的同学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
第一年,我感觉整个人比较浮躁,因为有认识的学姐,已经对某些阶段的事情比较了解,比如在几月份这个学姐已经看了几遍书,在几月份这个学姐已经背了几遍,在最后冲刺阶段,她一天能背多少东西。这个大框架在脑袋里面,会让我不自主的就去追赶追赶,到最后好像只是为完成一项任务,有一种我今天应该达到什么程度,明天应该达到什么程度的感觉,而有点忽视了脚下踏过的路,扎扎实实去走好每一步。简单说就是有速度,无效益。这也算是一种教训吧,没有标准的模式,你需要自己把握好节奏。
第一年,我从刚开始准备就焦虑,可以说是断断续续焦虑了一年。这些焦虑有时候来于院校、专业选择,有时候来自于“标准”的压力,有时候来自于自己效率的低下。到了现在这时候,可能选择方面的压力已经不会是你们的问题了,大部分人已经做好了选择,如果你因为这而焦虑的话,那么建议你先停下来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然后一心一意地奔着你的目标去努力。做好选择再去充分准备,同时也避免了后期再出现同样的问题。对于像我一样那种“标准”的压力,我已经讲过,没有标准模式,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就好。再就是大部分人可能会觉得自己一整天下来什么东西都没记住,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干,就比较心急。对于这个我要好好开导你们一哈子,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一口是吃不成个大胖子的,不要结果导向,以后学会过程导向,只要这一天下来,你已经达到你能达到的最好状态,大部分时间保持精力集中就可以了。觉得什么都没有记住,实际上知识正一丝一毫地进去你的潜意识,我们要做的就是一点一点把基础打牢。另外在七八月份还有临近考试的那段时间,我们可能会经历头脑中的空白期,这个是很正常的,就像高中考试之前同样会经历空白期一样。当然这些都是后话,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
第二年,说实话是有点掉以轻心的。怎么描述这个过程呢,因为有第一年的基础,所以背东西会很容易,一直到十月份我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只是觉得,嗯,今年背的够快,我是那种需要知识循环起来的人,看到自己速度比之前提了很多,这种省力让我沉浸于自己的成就感中。而直到十月份,才发现自己记得很快,可是忘得更快,基本合上书之后就不记得书里的内容,这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情况,我真的彻底慌了神,不知道该怎么复习,仿佛踏下的每一步都是无用功。此时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一边用这一个月的时间来麻痹自己,不停地告诉自己一个月很长,我还可以干很多事情,一边承受着来自时间流逝的压力,总是转眼之间就从周一到了周末。但是没有办法,必须还是得努力,到了十一月份我整个人就是这样的状态:努力地背书→合上书检查的时候受挫→心态崩盘,放空自己,偶尔哭一哭,打个电话给朋友→恢复,继续背书→检查,继续崩盘,如此循环往复。
所以,人家为什么会说考研很难呢,我想跟整个过程的心理上的考研也有关系,这是一场拉锯战,运气好的一年,运气不好的要两年,这是整整一年两年的历练,你随时随地都要经历心理上的压力,这压力还变着花样来折磨你。有勇气的可以坚持到最后,而也有那么一部分人在七八月份、十月份受不了这样的压力,也就就此打住了。所以到了最后还依然在奋斗的你本身就足够厉害了。
这两年的情况差不多都已经写在这里了,可能不像其他人写的那样专业,但是希望能看到的人可以有所收获。祝大家心想事成。

来自iPhone客户端


以上是文加考研(考研一对一辅导品牌)为大家提供的南京师范大学19届应用心理专硕已上岸 经验分享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考研的过程中,希望大家努力加油,大家备考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可以直接咨询。


上一篇:南京师范大学19学科教学(物理)上岸学姐来分享经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