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科考研上岸211研究生,该怎么办?

时间:2020-12-01 11:15 来源:研导师 文加考研

     

  不少人对从专科考研上岸211研究生,该怎么办?有疑问,文加小编对这个问题很有研究,为大家提出以下几点分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如果大家在考研复习、考研辅导等等考研相关方面还有疑问,欢迎添加文加考研学长微信wjky66免费咨询,现在就让我们来解答下大家的疑惑吧。

  个人情况:

  简单介绍我的个人情况。我于15年专科毕业,毕业后自己创业三年,也算做出了一点成果,但同时我发现自己小打小闹的生意基本没有太多的上升空间,自己终身也只能是做个小买卖,另一方面自己在这些年也对教育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因此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考研。为了能够让自己心无旁骛的投入到学习之中,我一狠心把自己的店给卖掉了,可以说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尽管这些决定都有着巨大的风险,但是父母和妻子都非常支持我,这也是我能够毫无后顾之忧的投入到考研中的重要原因。在考上以后我也有过反思,作为一个近10年没有学习过的人,完全从零开始,如果没有这种全心投入的状态、家人的全力支持以及背水一战的巨大压力,我可能无法成功。

  我是二战上岸的,一战总分334分(英语一:72、政治:65、708教育学综合:197),二战总分358(英语一:78、政治:75、311教育学综合:205)。期间经历了华师从311统考改708自命题,又从708自命题改回311统考。

  各科复习:

  ​政治:政治是考研三门里最简单的一门,我从暑假开始看精讲精练,同时看一章做一章对应的1000题。精讲精练过完以后,可以看知识点提要。1000题要过至少两遍,大题则靠肖八肖四。总之政治以看、做题和理解为主。另外提一句,肖八肖四也不要全指望原题压中,有时候能压中一部分内容,然后在考场上根据题目自己拆解组合成自己的答案也是可以拿分的。

  英语:(1)我的英语学习方法仅供各位参考,因为实在太过奇葩。我的英语只有初中基础,高考英语蒙了20多分,对语法一窍不通,而且不喜欢语法,觉得太过枯燥。最终我选了一个笨办法,但是只要努力肯定能到达目的地的方法,那就是背!我第一年背了大约六七十篇真题阅读,在背了这么多阅读以后,我的语感变得很强,阅读能够轻松读懂,作文也逐渐能够自己写出来,而不需要依赖模板。第一年我英语一得了72分。进入第二年,由于我觉得我语感已经很好了,所以没有再选择背的方式,而是每天看两小时《经济学人》。这两小时也不是整块的时间,而是作为背专业课的调剂,所以到了后期看外刊已经成了我的休闲项目,在背专业课背的累了以后,我就会看看外刊轻松一下。第二年我英语一得了78分。

  (2)单词:单词是英语的基础,在第一年我把考研单词背了十几遍,由于到了后期基本都记住了,所以一周就能过一遍单词。单词记忆在前期推荐用单词书,按照自己的能力,用艾宾浩斯记忆法制定复习计划,在用这种方法复习两遍以后,你会有种每个单词都有印象的感觉,虽然还是不记得,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用APP背了,我在重复8遍左右的时候,就能记牢8成左右的单词了,背到后面我都不记得自己具体背了多少遍,因为全都认识所以过得非常快。

  (3)阅读:我的阅读纯靠理解文章,从来没钻研过任何做题技巧,也没有分析过句子结构什么的,所以并不能提供太多建议,但是在这里推荐一种方法来寻找你在阅读中的问题,那就是三段阅读法:第一步,在不借助任何外力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一篇阅读,不要查答案。第二步,还是这篇阅读,但是你可以查你不认识的单词或短语,做完以后依然不要查答案。第三步,看中文翻译做这篇阅读。最后对照三次答案的正确率。如果是第一步正确率低,但是第二、三步正确率高,那说明你单词出问题了;如果前两步正确率都低,但是看中文翻译能做对,那说明你没有读懂文章,理解上出了问题;如果你第三步看着中文做正确率低,这说明是做题技巧的问题。不要指望在读不懂文章的情况下,用一些莫名其妙的方法投机取巧就能拿高分,你在想Peach,市面上很多所谓考研名师已经沦为卖课大师了,用各种听起来唬人的方法给你一种不用多努力就能轻松学会英语的错觉,你要信了你就输了,学习语言没有捷径。

  (4)作文:作文由于我能自己写出来所以我从来没背过模板,虽然我写的句子有很多小的语法错误,但是由于语感比较好,所以在句子结构上很少犯大的错误。但是我有自己搜集过一些很好用且比较出彩的万能句型,这些用好了会让你的作文更丰富。总的来看,我认为考研英语的作文更侧重内容以及灵活运用,如果生硬的套用模板,即便语法错误少,恐怕也难以拿高分,但是如果你能够灵活运用,内容也丰富详实有理有据,那么有一些小的语法错误也瑕不掩瑜,但是大的句型结构一定不能出错,当然如果你连小的语法错误也能避免,那更好了。

  最后重申:不要照搬我的方法,你可以结合,比如适当背诵一些阅读,同时不要放弃语法学习,也许对你会有奇效。

  专业课:

  第一步:看书,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觉得自己理解书上的内容问题不大,那你可以不看视频课,如果你觉得你理解很困难,那你就可以选择看一看视频课,但是也不推荐从头看到尾,因为太费时间,你可以选择你比较薄弱的部分来看,最忌讳每天沉浸到视频课里,以为自己很努力,但是却把时间一点一点浪费了,因为看视频课比老老实实背书轻松多了,所以很多人都掉这个坑里出不来,这样的人我在图书馆见太多了,每天只看视频课,什么也不干。总之我自己是什么课也没看过。专业课还是要回到教材和背上,你必须把绝大部分的时间用在这两项上,特别是背,背是基础。

  第二步:结合一些参考资料(个人比较推荐凯程宝典)以及教材,做自己的框架笔记,我个人认为自己的笔记是很重要的,它不仅是你之后背诵的主要材料,同时在把知识精炼成框架的过程中,会迫使你去深入理解它。笔记的形式有很多种,有表格式的,有框架式的,这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要看自己更适合哪一种。我的笔记做了三版,耗费了不少时间,这也是我基础差的代价,因为我要从头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我不觉得这是浪费时间,相反,每一次更新自己的笔记,都会觉得自己理解又深入一些。

  第三步:拼命背。我在前期用的艾宾浩斯记忆法来背,到了后期记忆牢固以后,就可以从头到尾的一遍一遍过了。背专业课没有捷径,你会觉得自己背了忘忘了背,不停的背不停的忘。总之我背了两年,才把大部分内容记下来,背到后面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背了多少遍。即便如此,最后上考场的时候,还是会遗漏一些小知识点。所以,沉下心背吧,坚持就是胜利。另外在考前冲刺阶段,一定要重视模拟答题,一种是隔一段时间用真题做考试模拟;另一种是利用各种途径搜集到的题,只模拟大题,为了保持答题手感。我第一年没怎么模拟写过题,结果导致在考试中答题过于生疏,时间不够,直接空了一道大题,严重翻车。

  其他问题:

  ​学习时间:我在前期大约每天6-8小时,进入暑假8-10小时,最后冲刺阶段10-12小时。学习时间只是一个参考,因为相比学习时间,效率更重要,高效的两个小时,要比浑浑噩噩一整天强一百倍。

  学习环境: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是学习策略中资源管理策略的一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适合自己的环境能成倍的提高自己的效率。就我个人而言,我在家学习会低效到无法直视,但是在图书馆却能一动不动坐一整天都不带一丝走神的。所以环境真的很重要。

  劳逸结合:也不能把自己逼太狠,过犹不及。每周给自己放个半天或者一天的假,偶尔也看个电影逛个街什么的轻松一下吧。玩就好好玩,学就好好学。

  多参考他人的方法,但是不能照搬,一定要不断的尝试和调整,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复试、加试:

  复试要考专业课,并且复习时间很短,这让我这个基础差的吃了很大的亏,而且由于疫情,图书馆不开门,直接导致我在家看不进去书,最后我在复试中专业课问答表现的不是很好。但是还好英语口语比较好,所以多少挽回了一点分数,没有太难看。所以各位一定要重视复试的专业课复习,初试以后也不能太过放松,否则会翻车的!!!

  复试过程我比较大方地提到自己的专科学历,我觉得没什么可藏着的,老师都知道。关键还是找准自己的优势,而且专科有时候也未必一定是劣势,毕竟以专科的基础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考入复试,说明本身天赋就不差了,而且非常努力,该有的自信也要有的。复试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展现出你在本专业的科研潜力,不管你什么出身,导师最希望的是你将来得能出成果,所以要尽可能的表现出这方面的优点。

  加试方面华师考的是中外教育史和心理学,跟初试内容一样,所以不需要特地复习。

  写在最后:

  ​很多人担心同等学力或者三非院校会在复试中受歧视。首先,你自己要摆正心态,这不是歧视,而是咱实实在在不如别人,假如你是导师,分数差不多的情况下,一个名校出身一个专科出身,你选哪一个?这种情况也怨不得人,都是自己欠下的债。其次,同等学力尽可能选那种比较公平,以分数说话的学校。最后,找准自己的优势,出身已经很差了,你一定要有拿得出手的优势,比如分数。

  ​最后,考研是一个人的战斗,衷心希望你们都能坚持到底。也祝大家最终都能成功上岸,改变命运!

  关于从专科考研上岸211研究生,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文加小编提的几点建议大家接受吗?如果大家看完还有考研方面的疑问,无论是考研专业选择、考研复习、考研辅导,文加考研学长学姐都能帮助大家答疑解惑,学长微信wjky66欢迎免费咨询~考研路上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咨询一下也许就能助你茅塞顿开!


以上是文加考研(考研一对一辅导品牌)为大家提供的从专科考研上岸211研究生,该怎么办?,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考研的过程中,希望大家努力加油,大家备考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可以直接咨询。


上一篇:毕业几年了想考研,年龄会不会太大了?